索引号: 113306000025771029/2025-00104 公开方式: 主动公开
发布机构: 市建设局 成文日期: 2025-05-20
主题分类: 城乡建设(含住房)
《绍兴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(试行)》政策解读

发布时间:2025-05-20  09:36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 打印 信息来源:市建设局
分享:

《绍兴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(试行)》正式印发!

总体情况

为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及住建部“好房子”部署要求,进一步推动我市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,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制定本导则,旨在从设计源头提升住宅品质,打造安全、舒适、可持续的居住环境。

政策目标

解决民生痛点:针对渗漏、排水反溢、停车难等问题,提出强制性技术标准。

推动全龄友好:强化“一老一小”配套设施,构建和谐社区。

促进绿色低碳:结合海绵城市、绿色建筑理念,提升生态效益。

主要内容

(一)科学规划布局

通过科学规划道路网络与公共空间,保障通行效率与安全,同时实现动静分区,提成社区整体协调性。例如,风雨连廊和无障碍坡道设计不仅满足全龄友好需求,还增强极端天气下的出行便利性。

关键指标

道路分级设计:主路宽度≥6米,次路≥4米,满足消防、救护等紧急车辆通行。(第8.1.1条)

(二)提升配套设施

以“一老一小”为核心,构建覆盖全年龄段的生活服务网络,提升社区便利性与包容性。例如,充电设施预留比例提升,直接响应新能源汽车普及趋势,减少后期改造对社区环境的影响。

关键指标

1.全龄友好设施:小区内配建养老用房、儿童活动场地等居民公共活动交往区与全龄段服务设施。(第2.2.1、8.3条)

2.便民服务设施:设置快递、外卖等存放点,设置智能存储设施。(第2.2.2条)

3.停车优化:车位宽度提升至2.5米,非机动车充电口比例≥50%,固定车应100%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。(第2.2.2、5.3、5.4条)

(三)注重生态协调

通过生态优先的景观设计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例如,乡土树种的应用既降低养护成本,又保护本地生态系统,同时海绵城市设计有效缓解内涝问题。

关键指标

1.生态设计:小区内水体宜采用自然驳岸,控制水生植物面积≤30%,优先选用乡土树种。(第7.6、7.9条)

2.海绵城市理念:路面宜采用透水材料,增强雨水渗透。(第8.3.3条)

(四)优化居住功能

从空间舒适性到功能性细节,全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。例如,优化电梯轿厢高度,增加日常生活便捷性。

关键指标

1.层高优化:住宅层高≥3.0米,预装地暖或中央空调的住宅≥3.15米。(第2.1.1条)

2.功能性需求:汽车库与电梯厅间预留≥1.2米无障碍通道,电梯轿厢高度≥2.50米。(第2.4.3、2.2.7条)

3.储物空间预留:住宅室内实施分类储物系统设计。(第2.3.2条)

(五)保障住宅质量

通过强制性技术标准,从源头减少质量通病。例如,外墙腰线混凝土翻边设计可有效防止雨水渗漏,避免因渗水引发的墙体开裂和邻里纠纷。

关键指标

1.防渗漏措施:厨卫全封闭防水,外墙腰线等增设混凝土翻边。(第2.3.4、2.1.4条)

2.结构耐久性:主体结构宜按100年进行耐久性设计。(第3.1条)

3.荷载明确:非机动车库楼面活荷载3.5kN/㎡,浴缸卫生间≥4.0kN/㎡。(第3.5条)

(六)强化安全性能

从消防安全到通行安全,全方位构建社区安全防护体系。例如,电梯防电瓶车报警系统可降低火灾风险,同时避免电瓶车占用公共空间。

关键指标

1.电瓶车安全管理:室外充电场所配灭火器,电梯安装防进入报警系统。(第4.9、5.7条)

2.防滑处理:陡坡路面(纵坡>15%)做防滑处理。(第8.1.2条)

(七)推广绿色节能

通过材料与技术的绿色升级,降低建筑能耗。例如,太阳能热水系统预留条件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应用奠定基础,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。

关键指标

1.绿色建材应用:地下室采用耐磨防滑新型建筑材料,公共空间禁用玻璃及重型材料吊顶。(第2.4.1、2.2.9条)

2.节能设备推广:预留太阳能热水系统及空气源热泵安装条件。(第4.4条) 

3.照明智能控制:公共区域照明采用光敏或定时等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控制。(第5.2条)

(八)提升智能管理

以智能化手段提升社区管理效率。例如,高空抛物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取证难题,有效遏制不文明行为,保障居民安全。

关键指标

1.智能设施预留:信报箱、快递柜、垃圾收集点预留配电及智能化管线。(第5.5条)

2.高空抛物监控:高层小区安装监控系统。(第5.14条)

3.智慧照明:电梯厅采用人体感应照明。(第5.6条)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